磨磚成鏡

 

<景德傳燈錄>中有一個故事:

唐代開元期間.道一和尚.非常精進.日夜在般若寺坐禪.

當時的懷讓禪師耳聞此人具有慧根且日夜精進.就跑來看看

懷讓禪師:你在這裡坐禪為了什麼?

道一說:為了做佛

懷讓禪師為了啟發道一和尚.

便拿一個磚頭在寺廟前用石頭打磨了起來

道一本來不想理他.想繼續打坐精進

但因為磨磚聲太吵了.而且此行為詭異.便忍不住開口

道一:你在那裡磨磚幹什麼啦?(OS:不要吵我打坐.快滾~)

懷讓:我要把磚頭磨成鏡子阿~!

道一:磨磚豈能成鏡!?(OS:乾~哪來的白痴啦)

懷讓:磨磚既不能成鏡.坐禪豈能成佛!!

"你是為了學坐禪還是坐佛?

如果是學坐禪.禪非坐臥.如果是學坐佛.佛非定相

於無住法.不應取捨.

你若坐佛.即是殺佛.如果執著坐相.非達其理"

道一和尚聽後如醍醐灌頂

這就是日後有名的馬祖道一悟道前的故事

 

我很敬佩馬祖大師的禪風.他接引人無定法.幽默風趣

任何方法信手捻來.把"法無定法"發揮的淋漓盡致

這就是真正""得人.任何事物都可以變成方法.創意十足

而"不懂的人"便只會照本宣科.僵硬莫名.教條式的教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用對方法來修行

不然在怎麼修也是做白工.也是在試圖磨磚成鏡而已

用錯方法修一百輩子也開不了悟

雖然我鼓勵大家每天花一點時間來靜坐.冥想

但我也說過.靜坐.打坐.只是練習"定"的方法而已

他是一個很棒的練習.讓你的身心安靜下來.讓沙子灰塵

沉澱下來.讓你的心靈變得比較透徹一點

讓你變得對自己的思緒和環境敏感一點

然後你再回到你的日常活.把靜坐時的品質盡量帶到生活上

當然.一開始一定常常失敗.畢竟日常生活要面對的人事物

比靜坐冥想時要複雜多了.那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你可以在每天靜坐冥想時.練習一種特定的法門.

漸漸抓到技巧後.就把此法們帶到日常生活工作裡

你可以在工作休息的時候.例如上廁所時就嘗試練習一下

久了之後就會比較知道怎麼在日常生活去用出你的法門.

以我的例子而言

我在開悟前對觀音法門比較可以意會.

所以我在靜坐時就常常用觀音法門當作一個主要的練習

(還是會配合其他法門的運用)

接下來我便在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休息時間運用

例如看完書.讓眼睛休息的片刻.我就會閉上眼睛去體會

聞性與聲音的關係.通常就是5或10分鐘的時間而已

接下來.我會開始運用到工作時.因為我的工作剛好是在

比較吵雜的環境.各種聲音都很多.所以我在休息的時候

就可以拿出法門來運用

運用久了.環境越吵.我發現自己就越處於正定的狀態

當別人以為修行就是在打坐.念經.吃素時

我已經練到無時無刻都在修行.沒有人會相信現在站在

身邊的人此刻正在修行精進.只有我自己心裡知道

我心裡有把握.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或許是為什麼

那時我在短時間可以進步很多的原因之一

所以.靜坐.冥想.只是一個開始(很重要的開始)

那是一個讓你獨立於這世界時練習的時間與空間

練習一陣子後.你要把靜坐冥想的品質帶到生活上運用

靜坐.冥想.就像你在練習騎腳踏車時旁邊兩個輔助輪

一開始.你可以在沒有汽機車的公園練習.(就像你關在房間靜坐)

然後你會開始挑戰在沒有什麼車的巷道內練習騎(日常家中)

接下來.你要拆掉兩個輔助輪.在馬路上騎車(工作或社交)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是一個操作熟練度的過程

這是一個心法運用的過程.

如果你可以把法門的運用慢慢的.漸漸的帶到生活中

即使只是在你休息時間的短短5或10分鐘

你會發現.你無時無刻都可以在修行.但你身邊的人不會知道

那時.你的修行就可以像上高速公路那樣.比較順暢.

因為你不僅僅只是在每天的20分鐘靜坐時修行了.

你運用在生活中.這時.修行的都有了快速的增長.

 

再舉一個例子吧.

假設你練的法門是觀想""從天空照到你的全身

洗盡身上所有的煩惱與負能量.假設你在靜坐中已經可以

安住在這樣的光中.身心都非常的安靜安寧.

那麼你就可以開始運用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

一開始只要休息的片刻用心觀想即可.重質不重量.

在經過一陣子的練習.你一定可以常常身處光中

如此練習後.再進一步.你可以觀想光不只照耀在你身上

在你方圓10公尺的人也都一起被這股光照耀.

再進一步.當你被這股光照耀時.觀想自己完全融入光中

以至於消失在光中.成為了那一束光...你的肉體.思想.情緒

都消失了...

 

可以有很多種的練習和運用.

其實很好玩.因為每當你更進一步運用在生活當中時

你的身心都會有微妙的變化.你所認知的世界也會開始不同.

修行不是只是坐著

即使可以坐上三天.也不是道

磨磚無法成鏡.需用對方法.切忌切記~!

 

 

arrow
arrow

    無一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